行业新闻
2021高工锂电年会直击①:24位大咖指路大时代“方略”
2021-12-22 08:34:44
2021高工锂电年会直击①:24位大咖指路大时代“方略”
碳中和已从全球共识变成全球行动,全球政策法规持续出台,逐步具体化。新能源行业的确定性机会已经到来。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博士在2021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面对能源转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宁德时代将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展和深化战略合作,打造供应链四大竞争力:规模竞争力、成本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博士
确定性市场机会下,锂电企业扩产规模越级猛进,与此对应的是,材料供需错配、设备交付延迟,供应链矛盾丛生。构建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供应链体系迫在眉睫。
12月21日,2021高工锂电年会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年会主题为“新周期 大时代”,由利元亨总冠名,海目星激光、诺德股份为协办单位。
现场盛况
会上,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表示,去年是高工锂电十周年,锂电产业从2010年到2020跑出成了10倍增长。2022~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速将超过50%,中国四大主材将占据全球七成份额,中国锂电产业链在全球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
总冠名赞助商利元亨副董事长卢淼在致辞中指出,2021年是巨变的一年,碳中和启幕,能源革命浪潮滚滚而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大爆发的拐点,锂电产业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在制造环节,数字化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利元亨携海葵智造,协同产业链资源整合,服务客户加快推进锂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利元亨副董事长卢淼
协办单位海目星激光董事长赵盛宇博士致辞表示,感恩这个伟大的新能源时代,给行业创造了发展机遇,希望所有的锂电人继续发扬大无畏的精神,继续怀着敬畏的心态,同时能带着强大的危机意识,共同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迎接世界的挑战。
海目星激光董事长赵盛宇博士
协办单位诺德股份董事长陈立志在致辞中表示,TWh时代将来临,在行业高成长周期下,终端市场旺盛需求与材料资源供给失衡的矛盾日益凸显,产能周期不匹配、能耗约束等紧张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各锂电企业。身处这个万亿赛道,面对这个历史机遇,诺德股份将充满信心,继续加快扩建新产能,以助力锂电行业的高速发展。
诺德股份董事长陈立志
在【天赐材料冠名】的开幕式专场上,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利元亨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博士、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龙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许刚、巴斯夫杉杉董事总经理杨捷等发表了精彩演讲。
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
作为开幕式专场冠名赞助商,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在演讲中表示,锂电材料是由下游应用牵引的新能源材料,全球电解液需求原先预计2021年底达到42万吨,但实际需求显然不止于此。徐金富预测,预计2022年,全球电解液需求预计达到90万吨,全球固体锂盐需求量预计达到11.25万吨,全球VC需求量将达到1.62万吨。
徐金富认为,电解液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甲类化学物品,以前是精细化学品,但精细化学品的扩产逻辑已经解决不了锂电池行业的需求情况,必须基于基础化学品的逻辑来解决,导入大化工思路。
利元亨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博士
利元亨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博士在演讲中指出,锂电行业当下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竞争环境对锂电智慧工厂提出更高要求,锂电工厂、产品、工艺、设备、制造、品质等方面提优覆盖是关键。
以此为机遇,利元亨提出海葵智造,打造锂电行业数智化整厂解决方案。利元亨•海葵智造由“智能装备”、“数字化系统”组合而成,能够快速智能构建和集成业务应用,应用云化、流程自动化,集成智能化。实现项目的全周期管理。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线上演讲表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零碳转型迫在眉睫,有三大关键驱动因素:一是OEM碳中和目标倒逼产业链减排;二是“双控”高压迫使产业链找寻低碳出路;三是“碳成本”与“碳制约”将成为出海紧箍咒。
面临上述因素对于供应链碳中和的要求,依托于远景的零碳产业园及其零碳技术方案,可以为上游企业提供碳足迹追溯及碳中和解决方案,帮助国内供应链企业实现国际化布局,更深维度地参与到全球动力电池供应链体系当中。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演讲表示,碳中和为全球锂电产业带来了百年未有之大机遇,但同时挑战并存。
机遇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庞大的锂电池市场需求推动行业高倍速增长,供应链重构以及电池技术的迭代创新,都给产业链发展带来了机会。
挑战来看,规模化扩产利于构建竞争优势,也需考虑技术迭代的风险。这种大规模的扩产可能带来产能结构性失衡,以及大量资金和资源浪费。同时,长鞭效应也或造成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龙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许刚
龙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许刚指出,锂电材料一定要用“大化工、低成本”的思路来做,否则不可能成功。大化工思路,首先是整个装备水平的大型化;其次是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带来的低成本。最后,大化工的思路导入,将会让锂电材料领域将真正成为大化工行业。
龙佰集团的规划是,到十四五规划末,磷酸铁锂材料要建立50万吨全产业链一体化产能,负极要形成20万吨全产业链一体化产能布局。到2030年,将形成100万吨正极和50万吨负极产能规模。
巴斯夫杉杉董事总经理杨捷
巴斯夫杉杉董事总经理杨捷在演讲中表示,凭借国际化优势,巴斯夫可以为中国客户和国际客户的跨国发展提供独有的强大支持和便利,实现全球协同效应,是全球电池材料的发展引擎,计划到2022年实现全球产能16万吨。
今年8月,巴斯夫与杉杉股份共同组建巴斯夫杉杉,巴斯夫和杉杉股份将共同推动合资公司在中国的持续增长,按计划将在2022年实现年产能9万吨。
在【逸飞激光冠名】的动力电池专场上,比克电池首席科学家林建博士、安驰科技总经理徐小明、华为数字能源彭鹏、欣旺达总经理文立、逸飞激光市场总监金朝昊、易鸿智能董事长王刚、德邦科技总经理陈田安博士等分享了精彩观点。
比克电池首席科学家林建博士
比克电池首席科学家林建博士认为,高镍三元是中/高端电动车实现长距离续航下油电平价的重要技术路线,预计2022年,全球高镍在三元材料装机占比有望提升至45-50%。
比克大圆柱结合了全极耳技术和0TP技术,因而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快充性能佳等优势,而提高单体电芯尺寸,提升空间利用率,优化结构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比克电池46系大圆柱电池能够生产从80mm至120mm,目前能量密度可以做到270WH/kg,其中4680大圆柱电池预计2022年规模量产。
安驰科技总经理徐小明
安驰科技总经理徐小明的判断是,储能系统的建设将作为碳中和关键步骤,成为下一个集中爆发的产业。针对储能对锂电池的需求,徐小明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是要长寿命、长循环,只有长寿命才能摊薄一次投资的成本;
二是要求安全/化学性能稳定,储能系统关系千家万户,尤其是源端储能,出事则危害电网安全,因而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为最佳选择;
三是需要工商业储能机柜/CTC,电芯集成货柜也会是后续工商业储能的一个大方向,而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将是主力军;
四是杜绝二手电芯,初衷也是安全的考量。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彭鹏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彭鹏指出,汽车产业电动化当前主要的难题和挑战有五方面,一是整车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二是充电效率低、充电时间大于40分钟;三是里程焦虑、冬季续航缩水;四是电池安全问题频发;五是动力域智能化发展缓慢。
彭鹏认为动力域发展主要包括八大趋势,分别是融合极简、千伏闪充、全场景高效、AI使能安全可靠、分布式驱动、智能OTA、集中域控制、数字化开发。
欣旺达总经理文立
欣旺达总经理文立表示,双碳”战略加速了汽车电动化,动力电池行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对此,欣旺达的应对策略是HEV电池和BEV电池并重,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完整的电动化解决方案。
具体到“双碳”行动方面,欣旺达将“双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产线,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工厂。
逸飞激光市场总监金朝昊
逸飞激光市场总监金朝昊指出,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加速”成为锂电产业生态发展关键词。伴随而来的挑战是,规模化的制造升级,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以及技术与工艺的持续创新。
逸飞激光的思路是,通过解决保障质量一致性、产能大幅提升需求、快速响应生产需求、实现设备间有效协同、应对快速迭代的工艺路线等五大痛点,助力电池技术创新与精益制造升级。
易鸿智能董事长王刚
易鸿智能董事长王刚表示,目前易鸿智能的智能装备已经与机器视觉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在智能装备领域,公司的思路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基础上,将涂布、辊压分切、激光切割分条、卷绕四道工序结合成涂布、辊压分切一体机、激光切卷绕一体机三道工序。
其核心逻辑及优势在于,通过记录辊压分切工序的制程数据,利用算法数据进行膜卷配对,提高激光模切卷绕一体机的设备OEE,提升整线制程优率,输出产品的一致性,输出产品的安全性,实现智能化生产及管理。
德邦科技总经理陈田安博士
德邦科技总经理陈田安博士在演讲中表示,Pack制造对胶粘剂创新需求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安全性、超长的寿命、工艺匹配、自动化、标准化和功能性材料。其中,工艺性创新需求包括快速定位、加热可靠性、提升设备中转罐稳定性急定量涂胶/顶面积图。
德邦科技可提供多元化的导热结构封装材料解决方案,其锂电用单/双面胶带/热熔胶带产品涵盖锂电池极耳绝缘,端子保护,极板保护,底部绝缘,中止绝缘,电芯保护(单面),锂电池电芯与铝塑膜的粘接(双面)等。
在【汇川技术冠名】的供应链专场上,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容百科技正极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赵军、思客琦董事长付文辉、锂盾材料副总经理王红方、华友循环运营副总经理陈雄辉等分享了精彩演讲。
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
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指出,2021年全球六氟磷酸锂有效产能约6.86万吨,但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7.26万吨,市场供不应求,预计到2025年六氟磷酸锂的需求量将达到36.56万吨。
李世江认为,六氟磷酸锂原材料上涨,产业链的布局和成本管控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氟多的策略是,通过产业链整合,围绕氟、锂、硅等资源开展战略合作,提高原料保障能力,巩固成本优势。
容百科技正极材料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赵军
容百科技正极材料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赵军表示,2021年全球高镍动力电池装机同比大幅增长,1-10月三元电池装机同比增长105%;其中NCM811动力电池装机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272%,带动高镍正极材料出货量大幅增长。
赵军表示,2021年国内高镍材料出货量快速提升,10月市占率达43.3%,同比增长172%,远超其它三元材料增速; 海外高镍化趋势清晰,2021上半年海外高镍正极市场占比38%,仍是未来三元动力电池的技术主流。
思客琦董事长付文辉
思客琦董事长付文辉认为,在GWh时代向TWh时代迈进的关键节点,现在提出锂电Pack整线智造2.0迭代正当其时。
思客琦的思路是,从产品工艺设计理念、智造装备开发平台、机械结构、控制(MES、视觉)系统、交付管理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创新迭代,赋能Pack整线智造。
锂盾材料副总经理王红方
锂盾材料副总经理王红方表示,今年国产铝塑膜市场占比已从去年20%提升至31%。其中,在储能/通信、二/三轮车、电子烟、小聚合物、大聚合物等领域,国产铝塑膜已经完全占据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铝塑膜在动力电池、高端数码领域渗透比例低,核心痛点在于锂电池封装失效的原因:分层、漏液。基于此,锂盾材料自主研发了Microlayer非极性微波锚固法多相界面一体化铝塑膜,全面满足铝塑膜性能、成本、规模、完全国产化要求。
华友循环运营副总经理陈雄辉
华友循环运营副总经理陈雄辉表示,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重要作用在于安全环保必要性、产业增值赋能、推进“3060”双碳目标实现、利于可持续发展。
从趋势来看,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对电池回收,尤其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或者是循环经济方面,都提出一些要求,目前欧盟已提出销售新能源车的原材料,未来12%来自再生钴,40%来自再生镍,到2035年占比还要继续提升。这也给像华友的材料企业或者是综合利用企业,开辟出巨量的蓝海市场。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锂电研究所所长于德龙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发布。GGII数据显示,2021Q3相比2020Q4,多种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涨幅超过其价格涨幅,如隔膜价格涨幅>10%;负极涨幅>20%;正极涨幅>40%;电解液、添加剂涨幅>120%;锂盐、6F涨幅>170%。
GGII的判断是,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电芯产品价格有望继续上涨15-20%。同时,电池成本上涨叠加电池制造工艺不断优化,电池企业在新产品领域(如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大尺寸电芯、模组集成产品等)开发加快。
而受动力电池市场带动,2022年电池产能增幅超过一倍,全球总产能达到1TWh级别,其中新增产能835GWh中,约400GWh产能当前仍处于规划中,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能突破3.7TWh。
此外,动力电池庞大需求拉动,头部企业对尾部企业产能收购整合加剧,头部企业通过升级尾部企业落后产线快速释放有效产能成为趋势。与此同时,生产人员缺口也将大幅拉大。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联系我们

电话:
+86-021-3420 0985